杭州(国际)青少年洞桥营地作为全国首个青少年生存体验中心,自去年建成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诸多关注。在原有的生存训练、军事体验的课程基础上,洞桥营地再次脑洞大开,创新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开创“营地+农户”农事体验教育的一种新模式。

1 (1).jpg

    4月14日,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和杭州滨兴学校的320余名师生来到杭州(国际)青少年洞桥营地并深入到查口村、贤德村参加学农实践活动,成为首批同时参与“营地+农户”农事体验获得的学员。那么,在全新的模式下又有哪些全新的项目?一起前往营地探个究竟吧。

 IMG_2443.jpg

肚子饿了自己生火做饭
从食材获取到上桌全都自己动手

    临近饭点,在查口村的一家农户的厨房土灶前,一窝蜂挤着五六个身穿迷彩服的学生。记者好不容易挤了进去,只见一个个头不高的男生正来回搅动着锅铲:“快快快,我这边马上出锅了,下一个菜糖醋排骨准备!”身旁的同学们切菜的切菜,添柴的添柴,分工明确,配合起来也是相当默契。不一会儿功夫,圆桌上就摆满了七八盘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菜肴。有雪菜焖笋、清炒莴苣、番茄蛋汤、萝卜炖肉……站在一边的“指导员”是这家农户的女主人,看到孩子们的劳动成果出炉,她脸上也乐开了花。

img_0185 (1).jpg

img_0163 (1).jpg

    这群来自高新实验学校和滨兴学校的320余名师生,在完成前一天的军事拓展任务后,这一天他们面临的考验是――自己动手生火做饭。
    说到做饭,那么食材从哪里获取呢?答案很简单――想吃什么,自己下地去搞。于是,整个上午,孩子们5-8人为一个小组,穿梭于田间地头,上山挖毛笋、摘莴苣、剥大蒜,甚至是杀鸡拔毛,全都由孩子们独立完成。

IMG_2421.jpg

IMG_2442 (1).jpg

   “真是太不容易了!还是自己做的饭吃起来香啊!”一位高新实验学校803班的同学一边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,一边向前来采访的记者分享起自己的感受。

 IMG_2359.jpg

 

 农户不能包办一切
孩子们是来锻炼不是来做客的
    通常,学校的常规农事体验都是统一行动,老师给学员安排好所有任务。但在洞桥营地不一样,这里给营员充分自主权,这也是一大特色。不仅如此,为了更好地让营员们入乡随俗,每户农家的主人会根据实际条件,设计农事体验的不同内容。

IMG_2344 (1).jpg

    目前在洞桥营地附近已有40户农户通过前期自荐和评测,成为首批农事体验点。“条件符合的才能成为农事体验点,而且我们会对农户进行统一培训。”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黄建明告诉当天随访的记者,营地会给每个体验点的农户发一张“任务书”,在营地统筹引导的基础上,农户可以结合各自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再设计。“尤其是农户不能包办一切,千万不能让孩子有做客的感觉,这样就失去了锻炼的意义。”黄主任说,“营地+农户”农事体验新模式,目的就是让学生到营地后除了参加自理、自护(自救)、自强(军事)教育项目外,还为青少年提供更加真实的农事体验场景,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农家生活,进一步带动学农教育的发展。

IMG_2393 (1).jpg

img_0263 (1).jpg 

img_0215 (1).jpg

 

QQ�剧��20170415164600.png

    目前,杭州(国际)青少年洞桥营地接受单位或集体预约已趋于饱和,基本已经排到8月底。等到6月1日营地正式开放后,将会接受散客的网络预约。